1.清朝的金块是什么样子

2.布雷顿森林体系如何引起美元危机

3.黄金现货交易的牛熊市

清朝的金块是什么样子

金价1683盎司_金价1939盎司等于多少

一、清朝金块

(1)是指清朝时期,国家财富储备、或投资的特殊通货;清朝金块样式见文后附图;

(2)一块真版“一面写的有大清金库一面写的有光绪十年”的金块,既具有历史收藏价值,也具有实用价值;

(3)一般情况,人们是不舍得把这样一块具有收藏价值的金块融化而用于民用、工业等其他用处的;

(3)在民间来说,因为及其少见,因此其价格是不可估量的;

二、金块与黄金

(1)金块,一种对黄金的储备方式,也是对黄金的便于堆放、携带、交换、交易、投资、财富兑换等应用的简捷方式。金块,也中国古代,包括清朝、明朝等朝代,对黄金的一种简单明了的度量、交易、交换、投资等便捷简易方式;

(2)黄金,从化学与物质视角看,是化学元素金(化学元素符号Au)的单质形式,是一种软的,金**的,抗腐蚀的贵金属。金是较稀有、较珍贵和极被人看重的金属之一;

(3)黄金国际单位,国际上一般黄金都是以盎司为单位,中国古代是以“两”作为黄金单位,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金属;

三、黄金社会价值及其需求与市场

(1)不仅是用于储备和投资的特殊通货,同时又是首饰业、电子业、现代通讯、航天航空业等部门的重要材料。黄金的珍贵特点,及其物理性、化学性,使得黄金的拥有量,在国民日常生活,国家工业、国防业,国际地位等诸多方面,更显重要;

(2)市场上的黄金制品成色标识有两种:一种是百分比,如G999等;另一种是K金,如G24K、G22K和G14K等。我国对黄金制品印记和标识牌有规定,一般要求有生产企业代号、材料名称、含量印记等,无印记为不合格产品。国际上也是如此。但对于一些特别细小的制品也允许不打标记。

(3)国际金价进入2015年后大幅飙升,纽约市场金价从每盎司1200美元一路上行,不到一个月已升至1300美元关口;统计显示,纽约市场黄金期货价格今年来已累计上涨9.3%;

(4)黄金的需求,数据显示,2014年印度超过中国,再度成为全球最大的黄金需求国。汤森路透GFMS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的黄金需求下跌超过三分之一至866吨,而中国的废料黄金供应量上涨21%至前所未有的182吨。数据还显示,2014年中国的金饰需求为698吨,同比下降33%;金条需求下降53%至171吨,为五年最低水平。印度金饰需求上涨了14%至690吨,创下记录。全球实物黄金需求在2014年减少了19%,除了央行的买票,其它方面都在减少,金饰需求下降11%。GFMS报告称,2015年上半年金价可能跌至平均1180美元/盎司,但这不足以推动零售需求。GFMS还预期2015年全年金价平均1170美元/盎司。报告称,预计2015年下半年开始出现新的买票需求,支撑金价并且开始逆转熊市。供应方面,2014年全年全球黄金矿产上升2%至3109吨,废料黄金供应下降11%。

四、黄金的历史牛市

(1)拥有黄金就是拥有财富的象征,黄金数量较少,不易出现人为数量膨胀(纸币可以轻易印刷导致人为性数量随意增加),黄金生产需花较多劳动,黄金单位价值昂贵;

(2)黄金,是人类商品社会中最适宜充当货币的商品,是用来给其他物品衡量价值的标准。这最早可追溯到古埃及、古罗马时代,近现代,均被作为通行货币衡量商品价值标准,在16—19世纪初期被各个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所广泛采用的金银本位制或复本位制是比较成熟完善的体制;

(3)复本位制分两种形式,一种是金银两币按其各自实际价格流通的“平行本位制”,如英国的金币“基尼”与银币“先令”,就同时按市场比价流通;另一种是两币按国家法定比价流通的“双本位制”或“两币位制”也即通常所称的“复本位制”。美国和欧洲大陆国家曾采用这种制度;

(4)黄金与美元价格稳定期后的第一次小牛市1792年,美国政府规定了纸币和黄金的固定兑换率,在本国货币体制内引入了金复本位制。当时的黄金兑换官价约为20美元/盎司,在随后的100多年里这个比例关系总体变化不大。同期英国也开始实行金本位制,标准规格和成色的金币和金条可以同英格兰银行发行的纸币自由兑换。美英两国的带头作用,使得世界上许多国家也相继采用金本位制,于是黄金逐渐发展为公认的国际贸易结算工具。当时黄金与美元的兑换价格在每盎司黄金兑换18--20美元之间窄幅波动,这一价格区间维系了约100多年;

(5)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国家之间产生了大量战争赔款以及欧洲各国几乎都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从1918年至30年代初,绝大多数国家被迫放弃了政府发行的纸币可兑换黄金的货币体制,在这些国家内都出现了纸币狂贬和金价暴涨的局面。到了30年代又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使得世界“金本位制”彻底崩溃,于是各国纷纷加强了贸易管制,禁止黄金自由买卖和进出口。这些重大变故导致公开的黄金市场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世界各地的黄金市场相继倒闭和被关闭。到1939年当时世界仅剩的唯一黄金市场---伦敦黄金市场被迫关闭,伦敦黄金市场这一关闭就是持续了15年,直至1954年才重新开张。在这个期间一些国家实行“金块本位”或“金汇兑本位制”,大大压缩了黄金的流通货币功能,使之退出了国内流通支付领域。但在国际储备资产中,黄金仍是最后的支付手段,充当世界货币的职能,黄金仍受到各国政府的严格管制。

五、清朝等古代金块附图

布雷顿森林体系如何引起美元危机

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就意味着,各国以美元为最重要的外汇储备。而这些储备,实际上是美国的外债。而这些储备的来源是美国国际收支的逆差。这些储备的增加,是美国外债的增加。各国持有的美元储备的增长,要以美国的国际收支逆差为前提,所以,美国的国际收支必须持久的逆差下去。可是,这逆差持久的、大量的存在下去,又将动摇各国对美元的信心。这就为美元危机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埋下了祸根。朋友们,有趣吗?

当时在世界上最不服气的,当属法国了。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前的三大货币区,美元区、英镑区、法郎区。法国可是占有一席之地的,这下可好,被边缘化了。于是,法国手里的美元积累到一定的量,就去向美国换黄金。闹的很多国家也有样学样,用美元和美国换黄金。美国呢?眼巴巴的望着黄金大量外流,只好打落了牙齿和血吞喽。当然,这不是崩溃的主要原因。原因是四次大的美元危机造成的。

第一次美元危机。1960年10月,在全世界出现了大规模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风潮。因为在那时,美国已连年国际收支逆差。从1950——1956年,年均逆差为15亿美元。1967年略有顺差。1958——1960年,年均逆差37亿美元。1939年的1美元到1960年只值47美分。经1958年的战后第2次经济危机之后,工业生产下降了14%。黄金储备由原来战后的400多亿美元,降至178亿美元,而短期外债却达210亿美元。黄金储备已不足偿还债务,这使美元的信誉发生了动摇。市场上的黄金价格为41。50=1盎司。高出官价约20%。美国为了挽救美元危机,只好求助于其它国家,与英、法、德、意、荷、比、瑞六国,建立七国“黄金总库”,来维持黄金官价。与英、法、德、荷、比、卢、加、日、瑞组成十国集团筹集60亿元贷款,另与14国签定“互惠借款协定”。借款额达197。8亿美元。这次危机表明,美元已无力单独支撑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了。

第二次美元危机。1968年3月美国的黄金储备降至121亿美元,而短期外债达331亿美元。市场上再次掀起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风潮。金价迅速上涨,黄金总库为了打压金价,大量抛售黄金,从1967年10月——1968年3月供损失黄金34。6亿元。于是,各国转向美国兑换黄金以弥补损失。美国政府无奈,只好召集黄金总库成员国紧急会议,决定解散黄金总库。只宣布停止在伦市场按35美元官价供应黄金。实行黄金双价制。市场黄金价格按供求自由波动,不再进行干预。只允许外国中央银行按照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

第三次美元危机。受美国国内战后第五次经济危机的影响。1971年5月欧洲市场再次爆发大规模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联邦德国马克及其它西欧货币的风潮。美国国内工业生产下降8。1%,国际收支逆差达220亿美元。黄金储备降为110亿美元。只够偿还短期外债553亿美元的五分之一。美元暴跌,黄金猛涨。8月15日美国政府宣布,停止外国中央银行用美元按黄金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8月18日宣布美元对黄金贬值7。89%。黄金官价提高到38美元=1盎司。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波动幅度从不超过平价的正负1%扩大为正负2。25%。至此,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两大支柱之一的美元与黄金挂钩,实际上已倒塌,因为各国已不能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只剩下固定汇率制了。

第四次美元危机。1973年爆发的第四次美元危机,使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走到了尽头。由于长期的对越侵略战争,极大的消耗了美国的国力,再加上美元贬值后又停止兑换黄金。美元的信用极度下降。有这么个例子,一个美国游客,到法国后上街擦皮鞋。过后要付给擦皮鞋的美元,遭到拒收,擦皮鞋的只要法郎。也就是说,美元连擦皮鞋的都不要。在当时美元的信誉可想而知。

1973年1月,大量的美元在欧洲被抛售,抢购联邦德国马克、日元和黄金。在欧洲和亚洲的大量“无主美元”(指这些美元不受美国财政部控制),在毫无出路的情况下,转而大规模的冲击金融市场。2月2日美国政府宣布美元第2次对黄金贬值,幅度为10%。每盎司金价提高到42。22美元。至此其它西方国家为了应付美元危机的影响,纷纷取消了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实行浮动汇率。至此,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撤底崩溃。

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的货币体系,客观的说,对战后的重建和经济发展,是有一定积极的作用,由于美元等同于黄金,弥补了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由于有固定的汇率制,又保证了经济的相对稳定的发展。但是,这体系的出发点是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经济霸权。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与生俱来的缺陷就暴露了。它的缺陷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强大的国家都弥补不了的。从它产生那一天起,就注定了它灭亡的命运。这也是我认为西方人思维方式是现实和短视的原因之一。那时的美国似乎认为自己就是一切吧。那时的美国拥有全世界四分之三的黄金,现在呢?多少年过去了。黄金相应的价格已是1盎司=450美元上下。最新的黄金现货价位是1盎司=471美元上下。

黄金现货交易的牛熊市

拥有黄金很早就被人们看作拥有财富的象征,由于黄金所特有的自然金属特性:数量较少总量持续稳定,不容易出现人为的数量膨胀(纸币可以轻易印刷导致人为性数量随意增加),生产黄金需花费较多劳动,所以黄金单位价值昂贵。黄金又具有良好的延展性,物理稳定性极佳,不易腐蚀,便于分割和携带等,这一切都决定了黄金成为人类商品社会中最适宜充当货币的商品——即一般等价物,黄金是用来给其他物品衡量价值的标准。

黄金用来给其他物品衡量价值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古罗马时代,近现代被作为通行货币来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标准,在16—19世纪初期被各个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所广泛采用的金银本位制或复本位制是比较成熟完善的体制。复本位制分两种形式,一种是金银两币按其各自实际价格流通的“平行本位制”,如英国的金币“基尼”与银币“先令”,就同时按市场比价流通;另一种是两币按国家法定比价流通的“双本位制”或“两币位制”也即通常所称的“复本位制”。美国和欧洲大陆国家曾采用这种制度。 1、黄金与美元价格稳定期后的第一次小牛市1792年,美国政府规定了纸币和黄金的固定兑换率,在本国货币体制内引入了金复本位制。当时的黄金兑换官价约为20美元/盎司,在随后的100多年里这个比例关系总体变化不大。同期英国也开始实行金本位制,标准规格和成色的金币和金条可以同英格兰银行发行的纸币自由兑换。美英两国的带头作用,使得世界上许多国家也相继采用金本位制,于是黄金逐渐发展为公认的国际贸易结算工具。当时黄金与美元的兑换价格在每盎司黄金兑换18--20美元之间窄幅波动,这一价格区间维系了约100多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国家之间产生了大量战争赔款以及欧洲各国几乎都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从1918年至30年代初,绝大多数国家被迫放弃了政府发行的纸币可兑换黄金的货币体制,在这些国家内都出现了纸币狂贬和金价暴涨的局面。到了30年代又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使得世界“金本位制”彻底崩溃,于是各国纷纷加强了贸易管制,禁止黄金自由买卖和进出口。

最后老牌的资本主义强国美国和英国也抵抗不住这个趋势了,英镑和美元最后也脱离了同黄金的原来比价关系。1931年英镑相对黄金贬值30%,1934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发布法令禁止私人持有黄金,并把美元贬值40%,此时1盎司黄金价值为35美元,既1美元可以兑换0.89克黄金。并且规定只容许中央银行及各政府之间进行黄金交易活动。形成了新的美元兑换制度,用美元可以在联邦储备局兑换黄金。

这些重大变故导致公开的黄金市场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世界各地的黄金市场相继倒闭和被关闭。到1939年当时世界仅剩的唯一黄金市场---伦敦黄金市场被迫关闭,伦敦黄金市场这一关闭就是持续了15年,直至1954年才重新开张。在这个期间一些国家实行“金块本位”或“金汇兑本位制”,大大压缩了黄金的流通货币功能,使之退出了国内流通支付领域。但在国际储备资产中,黄金仍是最后的支付手段,充当世界货币的职能,黄金仍受到各国政府的严格管制。 2、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黄金价格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原来的世界货币体系带来了毁灭性打击。战争临近结束时,在世界范围内政治和经济都需要一个全新的稳定的世界货币体系来重建世界经济新秩序,在这样广泛而迫切的要求下“布雷顿森林体系”应运而生。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是:

(1)以美元为国际货币结算的基础,美元成为世界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和流通结算货币;

(2)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制定了35美元1盎司的官方金价),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各国可按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

(3)实行固定汇率制,各国货币与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平价1%上下幅度波动,各国央行有义务在超过规定界限时进行干预。

至此,美元取得了等同于黄金的地位,成为世界各国通用的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美元也就在这个阶段被人们称之为“美金”,其原因就是由于美元与黄金的比率非常稳定,1美元可以兑换0.89克黄金,1美元拥有约1克黄金的实际购买力,美元几乎是黄金的代名词。

起初,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在战后世界经济重建中作用重大,为欧洲和日本的经济复苏提供了数十亿美元的初始启动资金。欧洲各国和日本迅速从战争创伤中复苏,世界经济逐步恢复了因战争冲击所造成的创伤,各国政府和人民重新开始积累财富,开始储备美元财富,那些积累美元储备的国家并不急于兑成黄金,因为美元仍然是世界上最可靠的货币。 3、黄金摆脱美元困缚: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60年代初美国卷入了越南战争,战争导致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连年扩大,美国政府被迫开始大量发行美元来弥补这些财政赤字,此时欧洲国家的各中央银行已经储备了数量庞大的美元,欧洲各国民众与企业在经济复苏中也都积累了大量财富储备了大量的美元资产。当欧洲各国政府和市场人士预见到美国还将大量发行美元时,美元将大幅贬值时,就开始抛出储备美元而兑入黄金。

为了抑制黄金价格的上涨,保持美元与各国货币的汇率稳定,同时为了减少本国的黄金储备流失,美国联合英国、瑞士、法国、西德、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八个国家于1961年10月建立了“黄金总库”,八国央行共拿出2.7亿美元的黄金,由英格兰银行为黄金总库的代理机关,负责维持伦敦黄金价格,并采取各种手段阻止外国政府持美元外汇向美国兑换黄金。

但美国由于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导致政府财政赤字巨大,国际收入情况恶化,美元的信誉受到极大的冲击。于是各国政府与民众纷纷抛售自己手中的美元,抢购黄金。到1968年,美国官方储备的黄金仅存2.96亿盎司(约合9200吨),而战后的1945年有7亿盎司(21770吨)之多。美国黄金储备的大幅减少更加强了市场对美元即将大幅贬值而金价将会上涨的预期,更是促使欧洲各国纷纷抛出美元从美国买进黄金,使美元同黄金的兑换性日益难以维持。

在整个时期美国政府和西方国家花费数年的时间,试图阻止金价飙升,试图控制黄金恢复原来货币体系的稳定。他们组织的伦敦黄金基金,旨在把黄金稳定在35美元/盎司。但市场买方力量实在太强大了,这个黄金基金根本不起作用,被迫于1968年3月关闭。1968年3月在十几天内,美国黄金储备就减少了14亿多美元(折合为124吨黄金),3月14日这一天,伦敦黄金市场的成交量达到了350~400吨的破记录数字。如此大的黄金需求量逼迫着美国政府,美国政府再也没有维持黄金官价的能力了。

美国与黄金总库成员国协商后,宣布不再按每盎司35美元官价向市场供应黄金,黄金市场金价自由浮动,但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仍按官价结算,从此黄金开始了双价制阶段。黄金市场被分割为官方部分和自由部分(由此可以看到价格双轨制的制度设计并不是中国的首创)。在官方市场中以固定价格进行政府间结算及储备计值。在自由市场中金价自由浮动,由供需关系决定,这成为当前世界市场化黄金交易的基础。

显然黄金价格的双轨制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价格双轨制的漏洞却极容易被市场力量所利用。因为只要取得低价的官方储备黄金,就可以在黄金自由市场上抛出轻易获得暴利。世界各地的美元持币者(包括央行和私人)争先恐后地把手中的美元兑换成黄金,而各国央行又将兑换来的美元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要求兑换美国储备的黄金。于是美国黄金储备出现了急剧的缩减。

1971年8月金融市场上盛传法国等西欧国家要以大量美元兑换美国政府所储备黄金的消息,美国政府于8月15日不得不宣布停止履行对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以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美国政府放弃了在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时的承诺,不肯再将它剩余的黄金出售给西方各国,不肯再用剩余的黄金兑换回它自己发行的纸币---美元了,于是各西方国家货币也纷纷与美元脱钩。至此,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